清华同衡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

DEPT.OF ARCHITECTURE & URBAN HERITAGE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 首页

  • 所概况

    • 所简介
    • 获奖信息
    • 核心业务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节能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最优容积率研究
  • 我院历史名城所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记...
  • 大数据与公众参与——独克宗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微信...
  • 节能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最优容积率研究
  • 我院历史名城所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记...
  • 大数据与公众参与——独克宗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微信...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同衡遗产中心新员工入职培训大起底

  • 福州三坊七巷“2015年度亚太遗产保...

  • 喜报|我院顾问张杰教授团队负责项目“...

  • 低空交流∣清华同衡总体分院与合作伙伴...

1234
  • 【喜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
  • 住建部—清华同衡规划院—清控人居遗产院《中国传...
  •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首届“城市复兴发展论坛”在成...
  • 【喜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
  • 住建部—清华同衡规划院—清控人居遗产院《中国传...
  •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首届“城市复兴发展论坛”在成...
推荐项目Project
  • 再现圆明园IPAD移动应用体验

    建筑遗产是我国现行文化遗产保护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而且时间跨度长、承载信息丰富:但许多代表着民族文...

  • 黄帝文化产业区总体概念规划&...

    2011年,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华夏历史...

  • 威海环翠楼设计

    环翠楼是威海市的历史标志,位于威海市中心区,与刘公岛隔海相望,是威海市重要城市景观建筑,在威海人民的...

  • 登封图书、文化、博物三馆设计

    登封三馆由市级综合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大主要板块组成,用地位于登封市核心地段,市政府正南面。建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登封少室阙保护规划
2013年07月10日    清华同衡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

所属分类:

项目地点:河南省

设计单位: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郭黛姮

参与人员: 郭黛姮 贺艳 殷丽娜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少室阙位于嵩山次峰少室山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汉代国家级礼制建筑之一,见证了嵩山作为中原文化发祥地的重要地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0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规划和景观、建筑设计均以保护文物本体和延续历史环境信息为核心,针对现状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和细致考虑,通过科学实验和公众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并坚决杜绝以自我为中心而淹没了文物本体的设计。

2008年保护规划和建筑方案均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2008年9月按近期规划要求完成少室阙保护展示区环境整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获得联合国世界遗产审查专家的高度评价。

获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

规划构思: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准进行科学规划

由于规划编制是在申遗背景下进行的,因此除按照我国文物保护相应法规进行编制外,还遵照国际标准,增加了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特殊内容。

规划编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多技术;结合GPS、RS和GIS技术,对少室阙历史地理环境进行分析,揭示少室阙、少室山庙与少室山、少溪河之间的历史联系,增强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区划边界运用GPS技术进行精确定位和放样。对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进行防灾分析和科学检测——对少室阙南部少溪河防洪进行了勘查、计算和初步设计,对少室阙东南侧旅游公路车流和阙体周边人流活动进行了振动测试分析,增强了规划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国家节省资金近千万元。

经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价后,规划确定少室阙周边村庄不必大规模拆迁,节省了大量的经济和社会资源。

空间布局:再现“少室山神道阙”的历史格局,恢复历史游线

通过参观路线的引导,强化历史上从登封城通往少室山庙的古道,并对“少溪河、少室阙、少室山庙、少室山”的总体格局进行恢复性的展示和强调,体现其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

在少室阙少林古道以北的建控地带内,顺应现状地形高差,形成多层台地,分层设置小型管理服务区和小型停车场。服务用房采用地方特色建筑窑洞靠近停车场一侧建设。少室阙与少室山之间的景观视廊,保留农田和低矮灌木,禁止新建建筑物;并采用种植高大乔木的方式遮挡展示区外围的公路、村庄房等,屏障交通噪音、粉尘等干扰,使保护区内保持较独立、安静的氛围。

设计特色:严格服从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维持山林田园的朴野风貌

通过整治少室阙周边环境,强化阙与山的呼应,保留利用现状植被,维持山林田园的朴野风貌,将建设量减至最低,恢复少室阙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历史氛围和有机协调性。并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性文化内涵,使用原生材料和传统元素,构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特色景观。

保护性建筑设计则在保护好阙的同时,突出其作为少室山庙大门这一重要文化价值。建筑外型模拟双阙,中部设置通透的展示大厅,采用开敞的大玻璃幕墙衔接室外环境,展厅内通过细致的视线设计,不仅可以仔细观察阙体本身的雕饰,而且可以无遮挡观赏双阙全景和远处的少室山,充分展现少室阙与少室山的对景关系。

大厅中部保留了原有保护房的地面,并在旧保护房地面周圈之外设计一圈隔震沟,既纪念了20世纪中期的保护行为,又减少了施工过程和今后参观者走动产生的震动干扰。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