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衡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

DEPT.OF ARCHITECTURE & URBAN HERITAGE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 首页

  • 所概况

    • 所简介
    • 获奖信息
    • 核心业务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节能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最优容积率研究
  • 我院历史名城所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记...
  • 大数据与公众参与——独克宗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微信...
  • 节能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最优容积率研究
  • 我院历史名城所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记...
  • 大数据与公众参与——独克宗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微信...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同衡遗产中心新员工入职培训大起底

  • 福州三坊七巷“2015年度亚太遗产保...

  • 喜报!清华同衡规划师在2025年度中...

  • 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 | ...

1234
  • 【喜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
  • 住建部—清华同衡规划院—清控人居遗产院《中国传...
  •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首届“城市复兴发展论坛”在成...
  • 【喜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
  • 住建部—清华同衡规划院—清控人居遗产院《中国传...
  •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首届“城市复兴发展论坛”在成...
推荐项目Project
  • 再现圆明园IPAD移动应用体验

    建筑遗产是我国现行文化遗产保护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而且时间跨度长、承载信息丰富:但许多代表着民族文...

  • 黄帝文化产业区总体概念规划&...

    2011年,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华夏历史...

  • 威海环翠楼设计

    环翠楼是威海市的历史标志,位于威海市中心区,与刘公岛隔海相望,是威海市重要城市景观建筑,在威海人民的...

  • 登封图书、文化、博物三馆设计

    登封三馆由市级综合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大主要板块组成,用地位于登封市核心地段,市政府正南面。建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登封图书、文化、博物三馆设计
2013年07月10日    清华同衡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

所属分类:

项目地点:河南省

设计单位: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清城华筑景观三所

项目负责人: 郭黛姮

参与人员: 郭黛姮 贺艳 肖金亮 李高楼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登封三馆由市级综合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大主要板块组成,用地位于登封市核心地段,市政府正南面。建筑包含地面3层和地下2层,总面积7.2万平方米,是城市大型文化综合体。

设计通过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功能组织和布局统筹考虑,采用分散式布局。组群以博物馆作为主体居中,图书馆、文化馆分设两侧,并对报告厅、管理用房等功能空间进行有效整合,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设置立体化流线,使三馆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结,最大限度地提升空间价值和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空置。

场地布置和建筑设计均基于匀质格网,但结合场地高差设置多层次错落的广场、庭院、平台和屋顶花园,有效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并形成下沉广场、挑空平台、天桥、天井、共享大厅等丰富多彩的空间,提高环境的舒适性和参与性。

1. 设计原则

文化性原则:体现登封深厚的人文、历史特色。

科技性原则:创造全新的具有科技含量景观建筑特色及建筑风格。

地方性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材料,体现地方特色。

经济性原则:强调经济、实用、节约、美观,充分利用嵩山的自然风光,当地材料,构筑亲切宜人的活动空间。

国际化原则:从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基点出发,体现国际化特征,与国际接轨。

2. 设计构思

强化南北沟通与交流,有效促进城市整体发展: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塑造新的城市文化活力中心,对市政府和太室山的南北中轴线进行延伸和强化,使南北地块得以很好的沟通与呼应,并使得规划用地北面、南面和景观轴东西两侧都成为主要接待界面,极大提升了地块内部活力,并提升了用地以南规划办公用地的价值,完善了城市结构。

对登封本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体现,与嵩山相呼应:

建筑造型取自嵩山和登封市国宝级的汉三阙。

建筑群采用缓坡屋顶的组合形式,模拟山岳起伏的造型,形成舒缓起伏的天际轮廓线,与场地北面嵩山起伏的山脉形成呼应。

建筑群中部体量宏大的博物馆及两翼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形成了“双阙——主峰”的整体格局,并采用现代结构和材料对汉阙、望楼等进行了抽象诠释和全新演绎,体现了登封市作为中岳文化和封禅文化发源地的悠久历史,以及时代的特征。

场地景观布置均取材于登封市历史文化元素。

 与周边街区环境相协调:

将体量最大的博物馆设置于场地中央,东西两侧设置体量较小的图书馆和文化馆,与周边现有建筑物尺度上取得协调,并便于市民使用。

场地北侧为宽阔的主广场,绿化以汉代纹饰草坪以及可移动的盆栽为主,视野开阔平坦,可用作节庆场地,也可成为展馆的延伸,作为临时室外展场。

场地南侧也留出一定空间,充分尊重和利用了原有地形,做小尺度的园林式规划,形成了与北广场相呼应、与建筑功能相统一的亲切的市民休闲活动区。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